|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栏作者小传:
陈怡君(Priscilla Chen)平常是加广中文台的节目编排和导播。她05年在蒙特利尔的麦基尔大学取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嗜好包括大量阅读各式各样的书和刊物,以及电影。她出生于台北市。
大选过后
2020-10-15
在昨晚(10月14日)十点半左右,在计票还没结束之前,加拿大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宣布预测选举结果将会仍然是联邦保守党少数政府。今天加拿大人早上醒来,这就是结果:哈珀将会继续执政,即便没有多数党席次,但在议会的席次增加到143席。自由党的席次(76席)以及支持率(26.2%)则是降到了史上新低。
这代表了什么意义?
保守党方面,可以确定的是,加拿大人对国家过去两年半在保守党执政之下的方向还算满意。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管之前对哈珀的个性和脾气的指责怎么样,他们选择了让哈珀继续进行他的经济政策。最值得注意的是保守党在魁北克并没有增加席位,分析家一般认为保守党对文艺方面拨款的削减使魁北克人产生反感,而失去了可以成为多数党的大好良机。
自由党在迪翁带领下,民调一直不高,选举结果也表示了迪翁一直非常重视的「绿色转移」计划没有受到大多数加拿大人的支持。这次即使还是最大反对党,76席位对于这个老被号称「加拿大的执政党」的老字号政党简直可说是一大侮辱。迪翁在昨晚并没有表示辞职的打算,但许多人对他的未来并不看好。
也由于保守党在魁北克的失策,魁北克政团继续了他们在魁北克的强势,在魁北克取得了50席的好成绩,也对于选前对魁北克政团存在的必要行的批评作出最好的反驳。至于另外两个联邦政党,新民主党的席位大大增加,而绿党则是一个议席也没有获得,绿党的领袖梅在新斯科舍省败给保守党国防部长麦凯。
你对于这个结果怎么看呢?对于哈珀新政府又有什么期许?
作者联系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大选日
2020-10-14
经过了五个多星期的竞选拉票,今天10月14日之后,各政党领袖就可以松一口气,休息一下了。因为,今天加拿大的选民要到家附近的投票站,正式用选票表达他们对加拿大未来所做出的选择。
在这之前,加拿大各大报也做出了他们每次投票前一贯的「背书」,也就是每个报纸的编辑部在那一篇评论里会放下客观的身份,告诉读者他们这次选举支持的政党。这一次,除了多伦多星报支持迪翁的自由党,其他各国家以及地方报纸几乎清一色支持保守党继续执政。当然,这只是另外一个选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他们并没有义务要听报纸的背书,报纸的背书对政党当选的帮助程度如何也不一定。
可以确定的是,选举是民主制度里制衡政府的重要一环。在上个月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因为民意,各政党不得不在竞选中间改变焦点,把重点转移到经济。在一个一个报纸的「背书」文章里也可以看到,保守党的经济政策是许多报纸决定支持哈珀的主要原因。
那你呢?你在今天会怎么样选择加拿大未来的领袖?
( 还有,不管选的是谁,不要忘记在今天晚上之前投下一票!)
( Photo Credit: THE CANADIAN PRESS/Andrew Vaughan )
作者联系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政治家的「同情心」
2020-10-08
10月7日星期二中午,总理哈珀在多伦多公布了保守党这次竞选纲领。
有趣的是,演讲后哈珀接受记者提问,有记者问到,现在经济情况紧张,许多加拿大人都很担心,哈珀会不会表现的太「冷漠」了一点,而影响了他在民意调查的表现。记者问他,身为一个政治人物,他需不需要显示更多的同情心呢?
哈珀坦诚表示,他可能并不是个很会表达自己情绪的人。他继续说,但是在危机的时候,政府绝对不能慌张。他并继续安抚加拿大人,加拿大经济的根本比起美国还算稳定,保守党有好的经济政策,加拿大的银行不会象美国一样破产。
反对党指责哈珀「同情心」不够,不了解加拿大人在经济不景气遭遇到的问题。保守党的民调在这星期也有了明显下跌。
你认为政治人物的「同情心」有多重要?又应该怎么样来恰当表达? 而且,你认为政治人物显示的情绪的程度应该有多少?
作者联系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什么都行,就是不要…
2020-10-06
这次选举有一个现象,在加拿大各地,尤其是象Facebook这样的网络上,开始悄悄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就是所谓的「ABC」运动,Anything But Conservative,「
什么都行, 就是不要保守党。」
这个运动原本是从纽芬兰省的省总理威联斯发起,指责哈珀政府不守竞选承诺,而任何党执政都比保守党强。
随着保守党在次次民调声望高居不下,这项运动开始受到其他人的关注,在多伦多、蒙特利尔这些保守党力量微弱的大城市里,开始有人在facebook等等的网站宣导,告诉大家与其选给你最喜欢的政党,不如采取「策略性投票」,以如何制止保守党取得多数党席位为第一目标。所以,打比方说,如果你所在的选区是自由党最有希望击败保守党,即便你想投的是新民主党,你也应该投给自由党。
这个周末在蒙特利尔,甚至魁北克党团的领导杜赛普也提到了「anything but conservative」的重要,而强调只有魁北克党团能制止保守党成为多数政党。
每次选举或多或少总是会有这种所谓「投票策略」的讨论」。但是,这样的思维以及策略到底有多少正当性呢?在民主制度下,选民难道不能很简单的,投给自己最想投的政党?如果保守党现在民调领先其他政党,难道不是代表这其实也就是加拿大多数人的意见吗?不管赞成或反对,你对这种运动的看法怎么样?
作者联系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政治人物与媒体
2020-09-24
媒体在民主政治体系里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无庸置疑的。按道理说,媒体是人民和政治人物间的桥梁,可以传达民意,也替人民监督政府。但是随着多样媒体的发展,媒体和政治人物的关系,以及媒体本身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次加拿大和美国同时都在举行大选,我们可以有趣地观察比较两国的候选人对待媒体的不同。
美国媒体这次大选对两党候选人对媒体的态度时有不满。在这次金融风暴之前,一向对媒体友善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已经有三个星期没举行记者会了。共和党的麦凯恩在上星期之前更有近六星期没有召开记者会正式回答记者的问题。一直到了经济出现严重危机,两候选人才用记者会宣布彼此的经济政策。更令媒体为之气结的是共和党副总统提名候选人佩琳(Sarah Palin), 从近一个多月前被提名以后到现在还没召开记者会正式和记者见面,被媒体称为在美国近代历史是头一遭。
反观加拿大,打开电视,每个联邦政党领袖,包括现任总理哈珀,几乎天天都在电视上回答记者的问题。不管是宣布自己党当天对某个议题推出的新政策也好,出言反击对手也好,加拿大的选民倒是常常可以听到政治人物又有什么话说。
尽管人们对于政治人物的抱怨还是一样,他们说来说去老是老调重弹,但是记者招待会提供选民一个更了解政治人物的渠道。不象准备好的演讲,在记者会上政治家没办法看稿子,也没办法预测记者的问题。他们必须对许多事情有相当的了解,更要有一定的反应能力。要是被一个尖锐的问题问倒或者发脾气,记者会都是现场直播,在选民面前可不好看了。
你觉得政治人物对媒体的态度应该是怎么样?你认为记者会有用处吗?你认为从媒体得到对这次大选的信息有帮助吗?欢迎将你的看法寄到下面的邮件地址。
( Photo Credit: THE CANADIAN PRESS/Jacques Boissinot )
作者联系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什么样的党领袖?
2020-09-22
加拿大实行的是英国式的议会制,议会席位最多的政党是执政党,内阁从执政党的议会议员里面挑选,党领袖自动成为国家总理。换句话说,选民投票的时候是投给一个政党,而不是直接投给让谁来当总理。(至于党领袖是怎么选出来的,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下回谈!)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加拿大不象美国,会不时有象克林顿、奥巴马这样个人魅力鲜明的政治人物。现任总理哈珀可以说是以「缺乏个人魅力」著名,在镜头前和选民以及媒体打交道,总是让人觉得肢体语言不自在,好像恨不得赶快结束这些无聊事,赶快回到办公室治理国家大事的样子。
但是,保守党在他的带领下击败执政多年的自由党,赢了2006年的大选。在执政两年多之后,在这次大选的民调仍然大幅领先自由党。
那么,加拿大人到底需不需要具有个人魅力的总理或党领袖?
有时可以说,哈珀僵硬的形象,对加拿大选民来说是个加分。选民觉得他不耍花翘,是个专心做事的领导。在各项民调里,不管对保守党政策评价如何,哈珀的领导能力向来是遥遥领先反对党自由党领袖迪翁的。加拿大人似乎一方面爱取笑他无趣死板,另一方面又觉得他是个果决、有判断和领导能力的总理。
另一方面,迪翁的「缺乏个人魅力」造成的则是另一种效果。大家尊重他的知识丰富和人品正直,但他总是让人觉得不够果断,穿着不和身的西服,戴着眼镜,苍白地在电视上跟加拿大人唠叨他最新的政策。自由党知道他在选民印象里的弱点,最近还推出了一个新的网络专题,告诉加拿大人真正的迪翁是喜欢户外、贴近自然的「真正加拿大人」。
在加拿大近代历史上,个人魅力最枪眼的大概是前总理特鲁多(Pierre Trudeau)了。他口齿伶俐,风流潇洒,不只建立了多元文化政策以及加拿大人权自由宪章,他的「人」(个性、个人故事,等等)更是让加拿大人着迷不已。
你觉得加拿大能再有一个象特鲁多或奥巴马这样个人魅力浓厚的政治人物吗?加拿大又需要吗?你希望在各政党领袖以及总理身上,看到什么样的个人特质?欢迎将你的看法寄到下面的邮件地址。
作者联系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